榆林市又有三县区通过省政府“双高双普”达标验收

导语 会上,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副总督学、办公室主任席建中作评估验收报告,充分肯定了榆阳区、神木县、靖边县“双高双普”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,同时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存在问题和整改要求。

  近年来,榆林市以推进“双高双普”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主要抓手,加强组织领导,加大教育投入,深化教育改革,优化资源配置,推动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,取得了显著成绩。全市已有4个县区实现“双高双普”达标,3个县建成“省级教育强县”,教育事业跨入了优先发展、协调发展、内涵发展的新阶段。

 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,教育优先发展得到保障。2011年6月,榆林市委、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,出台了《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市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》等一些列政策性文件,明确了今后10年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。2012年10月,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签署了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》,确定了各县区实现“双高双普”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、路线图和责任书。2013年5月,召开了全市县级党政领导优先发展教育现场会,着力在推动教育优先发展、均衡发展、内涵发展方面,树典型、出政策、抓落实,为“双高双普”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  二是加快城区校建,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规划在榆林城区新建、改扩建42所中小学、幼儿园。实际开工建设项目45个,新增建设用地2225亩,概算投资116.9亿元。截止今年9月开学,已有19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,其余26个项目将在明后两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。这些项目全部投用后,可新增教学班1300多个,新增学位5万多个,使榆林中心城区的教育资源基本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。神木、靖边、定边等其他各县也加大了学校建设力度,初步实现了校舍建设标准化、教学装备现代化、课堂教学信息化、校园环境人文化,使“双高双普”建设水平不断提高。

  三是坚持统筹规划,各类教育得到协调发展。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,新建、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44所。除省补资金外,市财政每年投入5000万元,用于公办幼儿园建设。实际完成幼儿园建设项目360个,学前一年、两年、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91%、87%、86%。同时,积极发展普通高中教育,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,不断优化育人环境;重视发展职业和成人教育,加强职教中心涉农专业、特色专业建设,完善县乡村三级职教培训网络;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,着力提高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水平,教育事业步入了全面协调发展的轨道。

  四是推进素质教育,教育质量得到较大提高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,大力实施素质教育,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。加强教育督导工作,严格规范办学行为,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,深入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,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。全市高考二本上线人数连续4年突破万人大关。今年,在报考人数和招生计划“双减少”的情况下,全市二本上线人数居全省第五位,万人比居全省第四位;体育、艺术类考生也取得了较好成绩。

  五是创新管理体制,教师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。严格教师准入条件,创新教师退出机制,大幅度补充高学历、紧缺学科教师,近三年全市新聘高层次各类师范毕业生3700多人,使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得到了显著改善。市财政每年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2000万元,大规模开展教育管理干部与教师培训工作,收到了良好效果。同时,千方百计在绩效考核、交通、住房等方面提高待遇,给农村教师统一发放交通津贴和生活补助,激发了广大校长、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。

  六是落实惠民政策,教育公平得到全面加强。2011年秋季学期起,全市实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;2012年春季开始,榆林在全省率先实现义务教育阶段“零收费”;2013年春季开始,全面实现15年免费教育,惠及学前教育、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的58万名学生。全面实施“蛋奶工程”和学生营养餐计划,进一步扩大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覆盖面,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平等接受义务教育,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日益凸显。

关注更新
返回本地宝首页

热点推荐

最新阅读

反馈